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

大学生创业:发现好故事

大型活动中国经济时报 2015年08月07日 16:12 A-A+ 二维码
扫一扫 手机阅读

原标题:

        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浪潮下,继北京、天津之后,由中国政府网、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主办的“发现双创之星”大型主题系列活动于日前走进安徽,再次讲述了不一样的创业、创新好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 蘑菇里的创业

        如同种子的生存离不开阳光、水分、土壤和空气一样,具有活力的创业离不开创业人群、商业机会、制度环境、良好资源的多方共建。而在创业人群中,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占比正逐年增加。

        “我从大二就开始进行创业实践,当过中国移动的销售员、餐厅的采购,也经营过酒吧、淘宝店等,积累了不少的创业经验。一次机缘巧合下,我发现食用菌存在着很大的市场,于是毕业后就选择了回农村种蘑菇。”梁亚说。

        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的梁亚是一位“90后”的创业者,在大多数同龄人还处于找工作的情况下,他已在2014年10月注册成立了淮南绿威食用菌种植合作社,自己当起了老板,并已带动了38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。

        梁亚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,他的合作社主要采取“互联网+农民”的模式,即合作社提供给当地农民相关的食用菌培养技术,在培育出产品后,再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产品,并深加工成食用菌罐头来销售。

        与许多大学生创业者一样,缺少社会经验和资源的梁亚,在创业初期也遭遇了许多难题。

        例如融资问题,合作社初始投资为160万元,其中一半是梁亚大学期间的创业所得,剩余一半则是靠多方筹集,而银行贷款仅仅只占10万元左右。梁亚说,虽然当前的创业扶持资金很多,但银行大多只认抵押,

        作为缺少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,想要在银行贷款非常困难。

        所幸,虽然创业困难重重,但是相关的创业扶持同样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 例如,当地政府为梁亚提供了相关的创业咨询、指导服务和资金扶持,协调其租用培育食用菌所需的土地等;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则为梁亚提供了“互联网+”的平台,帮助菇农、采购企业实现购销一体化的互动网络平台,增加其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,也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能通过“互联网+”的模式来进行交流和交易。

        梁亚认为,抓准了社会需求和市场,只要想创业、敢创业、能创业,在当前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大环境下,即便前路坎坷,也没有理由不去试一试。

        工业里的创新

        “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”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,孙益博笑着对本报记者说。

        同样是“90后”创业者,毕业于皖西学院的孙益博并不像梁亚一样,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进行创业实践,而是选择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发明创造。仅在校期间,他就获得了40多项发明专利。

        孙益博告诉本报记者,大学毕业后,他先是在一家不错的国企任职。“虽然工作轻松、福利优厚,但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毫无挑战,我一眼就能看到我老了的样子。而在这个能拼能闯的年纪,最不应该过这种生活。”

        此后,孙益博辞去国企的工作,在六安大学科技园创立了六安智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,以专利设计、产品研发生产、工业产品设计为经营内容,致力于实现皖西地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技术对接,增进校企合作,打造沟通桥梁。

        孙益博说,在创业初期,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给予了他们很大帮助。例如,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团队,可享受房租减免、租房补贴、科研经费扶持、成果奖励等。当地政府还主导设立了“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”(500万元)、“种子资金”(2000万元)、“天使基金”(1亿元)等专项资金,用于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。

        此外,一些如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、投融资服务平台、人力资源服务平台、技术服务平台、中介服务平台、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体系也正在为其保驾护航。

      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创业指导处处长柴海山也介绍说,中央九部门启动的大学生计划已经考虑到创业初期的教育及培训,将建立中国青年创业辅导制度,从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家、天使投资人、职业经理人当中,选拔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导师伴随创业者成长。

        总之,在“双创时代”下,创业人群逐渐向多元化发展,年龄分布也趋向年轻化。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,创业环境的逐步改善,在拥有好的创新思路与创业条件时,我们有何理由不去拼一拼?或许,创业创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。

相关阅读
我要纠错编辑:蔡悦 责任编辑:

860010-1134030100
1 1 1